暴跌84%,市值蒸发1600亿! "没落"巨头靠一针痛风药,再冲IPO 谁能想到,曾经股价逼近500块的"东北药茅",现在不够买斤排骨。 长春高新的股东们掐指一算,1600亿财富就这么蒸发了。 三年前,它还是资本宠儿,靠着一支让孩子长高的针独步天下。 每四支增高针里,三支出自长春高新车间。 可现在呢? 五百块的股票跌到不足百元,钱像水一样哗哗流走。 2024年财报揭开伤疤:营收降了7.55%,利润拦腰砍掉43%。 问题就出在那根"金饭碗"上。 当医保集采大刀砍来,广东首先把针剂价格劈掉一半。 紧接着,信立泰、安科生物十几家对手扑上来,价格战打到眼红。 更扎心的是,连医生都摇头:"来打针的孩子越来越少。 " 二十年增长神话,轰然崩塌。 绝望时刻,一管黄色药液突然杀出重围。 金蓓欣——这名字听着像保健品,其实是国内头个痛风靶向针。 痛风发作有多痛?有人形容像"电钻啃脚趾"。 全国1466万人正受这种折磨,六成竟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可过去几十年,医生抽屉里永远只有两板药:止痛片和秋水仙碱。 老药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到能让人腹泻脱水。 金蓓欣的打法完全不同。 它直接掐断关节发炎的"信号开关"。 临床试验里,八成患者24小时内红肿退散,疼得打滚的小伙子能下床了。 最妙的是时间差。 唯一对手三生国健的药还在排队等批文。 这意味着,至少两年内金蓓欣独占整个靶向药柜台。 不过药再好,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老渠道专员们犯了难:过去打交道的是儿科主任,现在得去风湿科敲门。 医保更是生死线。 自费药架上落灰的教训太多了。 公司还没松口谈判计划,患者论坛已炸锅:"一针上千谁用得起? " 更急的是沙漏在漏沙子。 五家药企的同类药已进入临床。 留给长春高新的黄金窗口,可能就700天。 本想当救命稻草的疫苗,自己先蔫了。 子公司百克生物的带状疱疹针,去年销量暴跌32%,利润直接腰斩。 技术路线被判了"死缓"。 自家的减毒疫苗保护率才72%。 对手的重组疫苗却冲到90%,三甲医院全被人家包圆。 今年一季度更惨淡。 百克生物的利润只剩下可怜巴巴的100万。 疫苗救命梦,碎了一地。 偏偏在这当口,长春高新突然宣布要闯关港股。 公告写得漂亮:要当国际企业,要树全球品牌。 圈内人却算着另一笔账。 三年砸了60亿搞研发,现金奶牛早挤不动了。 A股再圈钱太难,港股好歹门开着。 但港股早已不是遍地黄金。 去年医药新股六成破发。 眼下生物药企平均估值,只有A股的四成。 董事长最近很忙。一个季度跑遍五百家医院。 可医生们的眼神透着怀疑:"痛风针能成第二个增高针? " 金蓓欣的市场预测写得保守:峰值十亿。 要知道生长激素最火时,一年就卖百亿。 散户群里吵翻了天。 有人押注这是绝地反弹。 更多老股东心有余悸:"被套三年,还敢信童话? " 这家东北药企的底牌,已经全部摊在桌上。 要么靠新针杀出血路,要么被时代一脚踢开。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