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先来聊聊一件最近挺让人闹心的事儿。 您设想一下,您坐着高铁,旅途劳顿,就盼着到站后赶紧下车回家或者去办事。 可当车门一开,您傻眼了,门口黑压压全是人,举着手机跟拍电影似的,把车门堵得严严实实,您在里头出不去,外头的人也上不来,整个场面乱成一锅粥。 这种听起来有点离谱的场景,就在不久前的河南开封北站真实发生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又牵扯出了哪些咱们平时可能没太注意到的问题呢?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把这事儿从头到尾好好掰扯掰扯。 事情发生在九月六号,一段视频在网上一下子火了。 视频里,一趟高铁停靠在开封北站,车门打开的瞬间,站台上密密麻麻的人群就涌了上来,几乎把整个站台都占满了。 这些人手里都高举着手机,镜头对准车厢门口,显然是在等什么人。 现场的铁路工作人员急得满头大汗,扯着嗓子喊“小心”“不要挤”“别掉下去了”,但这些声音在嘈杂的人群里显得特别微弱。 最无辜的就是车厢里准备下车的其他乘客,他们提着行李,眼巴巴地看着近在咫尺的站台,却被这堵“人墙”给结结实实地挡住了,根本下不了车。 很快大家就明白了,这阵仗是因为一位名叫刘轩丞的男演员。 他乘坐这趟车到达开封,而站台上这些疯狂的人群,就是来接站的“粉丝”。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了追一个明星,就可以把公共交通枢纽搞得这么混乱,影响其他所有人的正常出行吗? 这未免也太自私了。 事情发酵后,媒体记者也开始跟进。 可当他们去采访相关部门时,得到的回应却让人有点儿一言难尽。 先是开封北站的工作人员,一位说对具体情况不太了解,另一位则表示“当时没有说特别拥挤”。 这就让大伙儿纳闷了,视频里那种人挤人、工作人员都快急疯了的场面,怎么能叫“没有特别拥--挤”呢? 这标准也太宽了吧。 这种说法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太愿意正面回应问题。 不过,车站方面也补充说,当天其他的出站通道是正常的,没有堵塞。 随后,记者又咨询了铁路客服12306。 客服人员给出的建议听起来很“专业”:如果乘客遇到某个出站口被围堵,可以选择其他比较空闲的通道出站。 这话单拎出来听,好像没毛病,但放在当时那个情境下,就显得有点不切实际了。 对于那些被堵在车厢里根本下不来的乘客来说,他们连站台都上不去,又怎么去“选择别的通道”呢? 这个建议好比是告诉一个在高速公路上堵得死死的人,说“你可以换条不堵的路走”,完全没有解决眼前最核心的困境。 它回避了最关键的一点:如何保障每一位乘客都能安全、顺利地上下车。 就在大家对车站的回应感到疑惑不解的时候,演员刘轩丞所在的公司发布了一份声明,这份声明用了一个很关键的词,一下子把事情的性质给点透了——“私生”。 声明里严厉谴责了大量“私生”围堵艺人的行为,说这严重影响了公共秩序,危及了大家的人身安全。 这个“私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它可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普通粉丝。 “私生饭”指的是那些通过非正常甚至非法的手段,去获取明星的私人信息,比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坐哪趟高铁、哪个航班,然后对明星进行全天候跟踪、偷拍、围堵的一群人。 他们的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喜欢和支持的范畴,变成了对他人隐私和正常生活的严重骚扰和侵犯。 公司把矛头直指“私生”,这就意味着,这起事件并非简单的“粉丝热情接站”,而是一场由违法行为引发的公共秩序混乱事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些人能那么精准地知道演员在哪趟车、哪一节车厢。 在如今的网络黑市上,一条明星的行程信息可能就卖几十块钱,这种低廉的违法成本,催生了一整条灰色产业链,也为开封北站这样的混乱场面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那么,从这件事里,咱们普通人能看到些什么呢? 首先,它结结实实地给我们的公共场所管理敲响了警钟。 咱们国家的高铁网络建设得世界一流,硬件设施没得说,这绝对是我们的骄傲。 但是,与之相配套的管理“软件”——比如应对这种突发性人群聚集的应急预案——是不是也跟上了呢? 当车站发现有大量无票人员涌入站台,或者通过票务信息预判到可能有明星出行会引发聚集时,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疏导、隔离和安保升级方案? 这次事件就像一次“压力测试”,暴露出我们在应对新型社会现象时,管理上还有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 其次,这件事也把“饭圈文化”异化后的危害赤裸裸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追星本身是一种个人爱好,无可厚非。 但是,当这种爱好变成了不顾一切、无视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疯狂行为时,它就成了破坏社会秩序的毒瘤。 那些“私生饭”的行为,不仅让明星本人深受其扰,苦不堪言,更像这次一样,直接损害了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那些被堵在车里的乘客,他们招谁惹谁了? 他们买票乘车,享有正常通行的权利,凭什么要为别人的自私和疯狂“买单”? 所以,这已经不是娱乐新闻了,这是一个严肃的社会治理问题。 对于贩卖个人信息、有组织地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必须从法律层面进行严厉打击,绝不能手软。 最后,这件事也促使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什么是公共责任感。 我们生活在一个紧密相连的社会里,每个人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他人。 在站台上围堵的那一刻,那些人可能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能离偶像近一点,拍到一张清晰的照片,但他们没有想过,自己的行为会让一整列高铁的运行受到影响,会让成百上千的旅客行程被耽误,甚至可能因为拥挤踩踏而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这种把个人欲望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行为,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绊脚石。 理智地表达喜爱,尊重法律,尊重公共秩序,这不仅仅是对你喜欢的明星的真正爱护,更是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对他人、对社会、也是对自己最基本的尊重和责任。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不仅是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执法,明星和其团队也应该积极引导粉丝,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心里树立起一道公共秩序的底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