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固有的观念中,自遵义会议召开以来,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便得以稳固确立,此后他一直担任我党的核心领导角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准确。自遵义会议召开以来,我党内部仍存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党内状况显得复杂且多变。 对于毛主席来说,彼时他所面临的挑战诸多,既涵盖人事亦涉足事务诸多层面。 【分歧不断】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苏联对于苏德战争的爆发毫无防备,似乎苏联的决策层未曾预料到战争的突然降临。 事实并非如人所想,苏共中央早已预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势在必然。1935年7月25日,共产国际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出构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战略决策。 自此之后,共产国际明确指示各成员国党派在北方区域致力于缓和阶级冲突,并团结国内所有可团结的反法西斯力量。 显而易见,苏联的考量并非着眼于各国党派的发展与革命的未来,其核心关注点实为自身的前途。共产国际实际上是在向各国施压,要求它们“以武力捍卫苏联的安全”。 针对中国的现状,苏联将其视为“可以联合的力量”。苏联未曾亲历过大革命时期国民党所发生的背离行为,亦未曾目睹过长征的风雨历程。 他们或许会如此想,日本与国民党之间确实存在敌对态势,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便可以与国民党结为盟友。 1937年8月,洛川会议正式召开。在此会议上,我党明确了在抗日战争这一特殊时期,必须坚守党的独立性原则,并在全国范围内的抗战中积极履行领导职责。在坚持独立性这一原则问题上,我党对国民党绝无任何妥协退让之意。 共产国际期望我党与国民党携手构筑“联合战线”,并全面接受国民党的领导。然而,面对这一提议,我党显然难以接受。 在党内,并非每一位同志都完全认同毛主席的见解,尤其是在洛川会议期间,争论尤为尖锐。然而,毛主席所遭遇的阻力,并非仅仅来自延安,更主要的是源于莫斯科的王明。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王明被苏方从莫斯科派遣回国。 王明与毛主席之间的分歧,实则源于我党与共产国际在指导路线上的分歧。此次王明归国,其目的在于对我党根据共产国际指示所进行的调整进行修改。 1937年11月29日,数位人士搭乘航班抵达了延安。转至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会议,会上王明提出了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议。 他坚持认为,若由国民党领导统一战线,必须恪守“一切行动均应以抗日为核心,一切举措均应基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框架,一切决策均应服从抗日的大局”的基本原则。 实则其深意在于将军队指挥权拱手让予国民党,力图推行所谓的“五个统一”,以期实现其口中的统一大业。 若此等统一得以实现,我党军队将实际上丧失其独立性。追溯至1937年12月23日,王明在武汉设立了长江局。 在武汉期间,王明不断力推其所谓的“统一战线理念”,并竭力保持与国民党的“友好”纽带。 此次王明所发起的攻势势头猛烈,在党内引发了部分同志的多元观点。在这一关键时刻,毛主席特地派遣任弼时同志前往苏联,随之局势亦迎来了转折。 任弼时访苏,确立毛主席领导地位 当时,中共尚未完全摆脱共产国际的束缚与影响。因此,为了推进中国革命和党的进步,毛泽东坚信必须迅速争取共产国际的支持,以便最大限度地削弱王明在党内主张的影响力。 鉴于这一背景,1938年3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做出决议,委派任弼时赴莫斯科,对外声称是为了“汇报工作”,实则深意在于向共产国际详细说明我国当时的真实状况。 3月26日,任弼时抵达莫斯科。次日,他作为党中央的正式代表,向莫斯科递交了题为《中国抗日战争形势及中国共产党工作与任务》的书面报告。 在本文档中,任弼时对王明的贡献给予了肯定,然而,这种“肯定”并非出于对王明观点的完全赞同,其真正意图在于推动共产国际早日批准该大纲。 若共产国际予以批准,此举无疑是对毛主席在党内领导地位的间接确认。 此外,任弼时在报告中特别强调,我们必须从过去的经验中提炼智慧,以防重蹈“投降主义”的覆辙。 共产国际对任弼时所提交的报告及中共内部情况给予高度重视。季米特洛夫向任弼时明确表达,他对王明等人持有不良印象。 共产国际内部部分干部反映,王明行事高调,似乎渴望他人对其地位的赞誉,但众所周知,他并非核心要角。 1938年6月11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对任弼时提交的汇报进行了审议,并据此作出了决议。该决议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当时所采取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统一战线已基本形成,共产国际对中共采用的敌后游击战略予以肯定,并积极支持中共在统一战线框架内坚持自主原则。 共产国际事实上已正式确认毛主席在我党中的领导地位。 1938年7月6日,《真理报》第四版以醒目通栏,刊登了“中国人民英勇抗争迈入周年”的标题,并附上了毛泽东与朱德同志的珍贵合影。 该报道政治倾向显著,虽未直接表述,但传递出苏联认定毛泽东与朱德为中共核心领导人的信息。 1938年七月之初,季米特洛夫再度与任弼时、王稼祥进行会面,强调毛主席作为中共的最高领导人,其卓越能力源自于长期的实战磨砺,并要求将这一情况通知至相关人员。 非属合适人选且未具备竞选中共领导职务之资历者,季米特洛夫对此予以了特别强调。 1938年7月4日,王稼祥历经海外归国。月底,他抵达了延安。9月14日,中共中央再次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共产国际最新颁布的指示。 在传达莫斯科的立场之前,王稼祥特别强调,这一指示是在任弼时的不懈努力下得以实现的。 最终,他着重强调,莫斯科方面已明确认同毛主席和朱老总所指引的路线是正确的。 最终,王稼祥转达了季米特洛夫对中共的警示之词:“面对复杂的环境和严峻的条件,中共坚定不移地贯彻了马列主义的原则。领导机构应以毛泽东为核心展开工作,并确保领导层内部形成一种紧密团结的气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