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学雷 第四章 投身水利(1984—2003年) 第一节 转业地方 1983年中央军委决定裁军100万,铁道兵兵种撤销,铁道兵20多万人并入铁道部,独立舟桥团也在其中。干部转业,战士改为工人,在没有并入铁道部之前,当年还有一批正常的转业(正常转业可以回原籍)。 1983年,我40岁,已任团副政委4年,家属已随军6年,老伴在部队家属工厂上班,为正式工人。大女儿马洁刚在齐河县商业局参加工作,海英、艳梅还在上小学。 团政委龙兴邦多次做我的工作,要我留下来,转到铁道部去,并透露职务上会有所变动,但是我考虑同样都是转业能转业回原籍更方便照顾家里人,便还是要求转业回原籍。组织上最后同意了我的要求,批准我转业回原籍。 1984年元月,接到转业安置通知,任沛县水利农机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副处级待遇),老伴安置在局下属单位水利工程队。 1984年2月我正式报到上班,8月办妥了马洁的工作调动,调入沛县商业局当营业员,全家搬到沛县。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暂住水利农机局工程队,年底搬入水利局家属院(公建住房)。 在我整个转业安置和子女工作调动、转学等方面,家族长辈马心田、马振华、马存敏等以及亲友李景升、吴玉泉、赵裕印等给予了很大的关心和帮助,帮忙做了很多事情,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家族、亲友的关爱和温暖。 我在军队21年,家属随军6年,因工作需要又回到家乡沛县,在政府职能部门沛县水利农机局开始了治水管水的新篇章。 在回到沛县后的前几年,根据上级有关政策和规定,帮助解决了妹妹马丕英、妹夫韩凤喜一家8口人从黑龙江綏陵林业局调入沛县,凤喜调入沛县农机公司工作;帮助三弟弟马丕华办理了招聘手续,在安国乡水利站工作;帮助表哥郝明海纠正了不公正的待遇,落实了政策,在沛县公安局办理了离休手续,享受到副县级待遇。 第二节 奋战徐洪河 1984年2月我刚来沛县上班时,张尊训同志任沛县水利农机局党组书记、局长,我任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副处级待遇),主要分管政工。张尊训局长在水利局工作多年,本科文化,工程师,83年底沛县体改试点时由副局长升任局长。 我俩同岁,同在一间办公室工作13年,相互尊重,配合默契。张尊训局长下工地、下乡镇多,外出开会出差多,局里一些日常工作放手让我负责,对我比较信任、放心。我也主动多向他请示汇报,摆正位置,当好副职助手。 期间,水利局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县的表彰奖励,我分管的政工、党建、文明创建等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和县委的表彰。张尊训局长荣获了省劳动模范,我多次被县政府嘉奖并荣获晋升一级工资奖励。 1991年4月县委组织社教工作队下乡,我被抽调到鸳楼乡任社教队队长,挂职乡党委副书记,时间一年。 按县委的要求,在乡党委领导下,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依托水利技术、资金等优势,帮助该乡在大沙河新建了郭庄和何庄两座翻水站,解决了几千亩农田灌溉问题,受到当地干群的一致好评。 当年9月正在鸳楼乡搞社教的我接到县委通知,让我立即去徐洪河工程指挥部工作,指挥部设在睢宁县刘圩乡驻地。 徐洪河北起徐州市铜山区,向南偏东方向沿途经徐州市睢宁县、宿迁市泗洪县,最后与洪泽湖相连,河道全长187公里,通过人工河道直接将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连接了起来。接到通知后,我二话没说直赴指挥部报到。 总指挥县委副书记李开文给我谈话,安排任务,主要负责河道8公里全线机械化施工的供排水,并负责做好由施工中标方微山、鱼台两个机械化施工队伍承建段的督促、协调等,我愉快的接受了任务。 在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的情况下,我和其他同志一起积极投入紧张的施工中去。那年12月份一连下了两场大雪,雪厚一尺多,由于融化的慢大多结了冰,我们几人穿着长筒胶靴,每天早出晚归在泥泞的工地上艰难跋涉10多公里检查供排水情况,饭不能及时吃,根本没有节假星期天。 每天晚上还要加班开调度会,研究施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就这样经过4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保障了整个工地的供排水,出色的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 从91年9月初徐洪河工程续建工程开始施工到1992年1月中旬基本完工,与上一年其他县施工相比,这一次更多的采用了机械化施工,这也是徐州市首次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采用机械化施工,为今后我县水利机械化施工进行了大胆的有益尝试,并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整个工程竣工后,我又匆匆赶赴鸳楼乡继续原来的社教工作。 由于在徐洪河施工和鸳楼乡社教工作成绩突出,年终县委县政府给予我晋升一级工资奖励,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编入了1992年2月出版的《古沛新曲》一书。 书中汇编了沛县10个先进党支部和17名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书的主编是时任县委副书记刘春平,时任县委书记袁春际作序并给予很高评价:“他们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他们是全县人民学习的榜样”。 第三节 一包香烟 我担任党组副书记、政工局长到退二线任调研员,一干就是13年(1984—1996年),分管政工、人事、党务、办公室、机械化施工管理等工作,不少人称“二把手”, 认为有实权。 但我在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坚守底线,廉洁勤政,正直无私,作风扎实。凭工资吃饭,吃的香,睡的实,坦坦荡荡,心安理得。 1993年秋天,局机关某股长到办公室和我谈他儿子工作安排的事,想安排在离他老家近一些的地方,就近安排到胡寨水利站。 当时的政策子女可以安排一人工作,我考虑他提出的就近安排的要求也不过分,就答应在局党组集体研究时把他的想法说一说,并告诉他要等局党组集体研究同意后上报县人事局列编批准才能办理招工手续。 他一直说请多费心,临离开办公室时放在办公桌上一包“大前门”(上海产的老牌子,在当时算是好烟了)烟说:“你吸烟,招呼招呼人。”。我说:“有烟,你拿走吧。”, 他头也不回的走了。 不就是一包烟么,我当时也没多想,随手把烟放在桌子一边。第二天我想抽烟,随手撕开大前门烟盒的一角,抽出来硬硬的,取开是一张面额10元的人民币,共20张(相当于当年机关普通工作人员一个多月的工资)。 不撕开还真看不出来,原来是该股长以这种方式为了孩子安排工作向我表示的。我当时又有气,又好笑,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批评了他。他认识到做法不妥,不好意思的咧着嘴笑,接受了批评。事后不到一个月,他儿子招工的事就按照有关规定办妥了。 不少老同志背后议论:“老马还是部队的性格,正道、耿直。”也有个别年轻的同志议论:“他这样不合时宜,以前行,现在吃不开。”。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说过“那个人前不说人,那个人后无人说”,让人去说吧,不过任何时候,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第四节 当调研员 1996年10月,我53周岁,到了县规定的退二线年龄,县委副书记韩大俭同志代表组织给我谈话:“组织决定让你退二线,任调研员,你对组织上有什么要求?”。我表示服从组织决定,同时提出想把大女儿马洁从文化局人民会堂调到水利局工作的要求。 理由是龙彬在魏庙乡工作忙,马洁在会堂工作常有夜班,婆母在农村,家里离不开,孩子无人照顾。韩书记也了解,表示同意。不久办理了调动手续,在水利局河道管理所上班。 刚当调研员时,张尊训局长征求我的意见,让我到南四湖二级坝收费西站办公室工作,主要协助杨庆民副局长处理收费站地方矛盾和加强收费人员的管理。 到收费站以后,与收费办的同志一起深入调查,进一步摸清管理的难点和症结,并针对收费站地处两省交界,当地车辆过往不想缴费,甚至还给收费站设障、出难题,同时地方政府存有本位主义等。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多向县政府和公安局分管领导请示汇报,加大对收费站周边镇村的沟通协调,严格落实收费站各项规章制度等,成效十分显著。在南四湖二级坝收费西站办公室工作7年,期间经常吃住在收费一线,及时帮助处理收费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收费额逐年增加。 (未完待续)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