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这个非洲大陆的经济巨擘,近日再次以血淋淋的事实提醒我们:海外淘金,从来不是一场轻松的冒险。一支载有五名中国公民的车队,在光天化日之下遭遇武装袭击,一人被绑架。中国驻拉各斯总领事馆的迅速介入,证实了这起令人心悸的事件,并正全力营救。这绝非孤例,而是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公民和企业在海外面临的系统性安全挑战的缩影。我们必须直面这个残酷现实:那些被忽视的“安全盲区”,正以生命为代价,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海外生存的底层逻辑。 尼日利亚的安全形势,早已不是“不靖”二字可以轻描淡写。它是一个武装分子横行、绑架勒索成为“产业”的国度。数据不会说谎:仅在2025年8月4日至10日的一周内,西北部扎姆法拉州就有15个村庄被武装土匪洗劫,144人被绑架,24人丧生。路透社的报道更是揭示,8月23日,同一区域的布库尤姆区一村庄,上百人被掳走,其中不乏妇女和儿童。更令人警醒的是,从2024年7月到2025年6月,尼日利亚全国至少有4722人被绑架。这些数字不是冰冷的统计,它们是无数个破碎的家庭,是无数个被恐惧笼罩的夜晚。中国公民,作为当地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自然也成了这些犯罪集团的“肥肉”。此前夸拉州矿区中国公民被绑架,失联47天的案例,早已为此次事件埋下了伏笔。 面对如此严峻的“丛林法则”,个人和企业必须抛弃一切幻想,构建起铜墙铁壁般的安全防线。对于个人而言,出行前的“功课”是保命的第一步。外交部“领事直通车”的风险提示,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音,而是生死攸关的行动指南。无论是“注意安全”、“谨慎前往”还是“暂勿前往”,都应被视为最高指令。购买足额的境外安全和医疗保险,了解当地法律和风俗,这些都是基本配置。在当地,夜间和偏僻地区是禁区,炫富和暴露行踪是自杀。更要学会“反侦察”,多条路线交替使用,打乱不法分子的“作息表”。 对于那些“出海”的中国企业,仅仅依靠个人警惕是远远不够的。你们肩负着员工的生命安全,必须将《中国企业海外安全风险防范指南》奉为圭臬。这意味着要建立起总部—直属单位—境外机构的三级联动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前后方无缝对接。员工的甄选和培训必须严格,将“不培训、不派出”作为铁律。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不能流于形式,必须实战化、常态化。营地建设要达到军事堡垒的标准,应急物资储备要能支撑至少15天的独立生存。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利用第三方专业安保机构,将安全风险外包给真正懂行的人,而不是让工程师去兼职保安。 当不幸降临,冷静是唯一的生机。根据《中国领事保护与协助指南》,第一时间确保生命安全,不争执、不打斗,设法脱险后立即报警。尼日利亚的报警电话是911。同时,第一时间联系中国驻当地使领馆,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12308(或+86-10-65612308)是24小时的生命线。但请记住,领事保护有其边界,他们可以提供协助,但无法干预当地司法,更不会为你支付赎金或律师费。因此,自救互救的能力,以及利用当地华人社团、志愿者资源的能力,才是你真正的底牌。这不仅仅是求生技能,更是对人性的考验,对智慧的磨砺。 海外平安,是所有“出海人”最奢侈的愿望,也是国家软实力的终极体现。每一次远行,都应是理性与勇气的结合,而非盲目与侥幸的赌博。我们不能指望世界变得温柔,只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通过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防线,将科技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我们才能真正让中国公民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能安心工作,平安归来。这不仅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增长影响力的坚实保障。毕竟,一个不能保护自己公民的国家,谈何大国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