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布“中美已签署贸易协议”,细节至今未公开。 同一天,中国商务部仅用“根据国家利益采取措施”回应。 这场看似突然的缓和,实则藏着美国制造业的致命软肋,稀土。 数据显示,中国控制全球60%稀土精炼产能,美国80%军工用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2025年5月,美国国防部紧急向国会提交报告,称“若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美军F-35战机产能将下降40%”。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库已接近90%容量,而中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量在6月飙升至160万桶/日,创历史新高。 特朗普政府此次让步包括: 取消对中国光伏组件加征的50%关税 恢复部分中国科技公司出口许可证审批 允许中国车企使用美国自动驾驶技术专利 作为交换,中国批准了金力永磁等企业的稀土出口许可,保留配额审批权。 这场交易暴露了美国供应链的脆弱性:其本土稀土加工能力仅能满足15%需求,中国已建立从开采到精炼的全产业链控制。 #图文打卡计划#一、北约声明“去中国化” 2025年6月28日发布的北约峰会联合声明,罕见地删除了连续五年提及的“中国威胁”。 这份仅400字的文件,原本每年要花200页篇幅渲染“印太安全挑战”。 内部文件显示,德国、法国明确反对将中国定义为“系统性挑战”,德国总理朔尔茨在闭门会议上直言:“我们不想成为中美博弈的棋子。 ”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记者会上被问及中国时,突然改口称“北约重心仍在欧洲-大西洋地区”。 这种转变背后是经济利益驱动: 中国连续8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800亿欧元 法国核电站50%核燃料依赖中国供应 北欧国家90%风力发电机叶片产自中国 美国智库CSIS报告显示,北约32个成员国中已有19国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 当特朗普要求北约增加军费至GDP的5%时,德国仅承诺3.5%,波兰直接拒绝。 二、特朗普访华猜想 日媒《日经亚洲》6月28日爆料,特朗普计划9月3日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访华,并带数十名美企CEO随行。这个时间点选择耐人寻味: 中国稀土集团刚完成对非洲5处矿山的收购 美国芯片法案补贴即将到期,急需中国市场买单 特朗普家族企业在中国有超20亿美元投资待审批 若成行,这将是2017年后首次美国总统访华。 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团队正在争取两项关键承诺: 中国恢复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当前库存积压超1.2亿吨) 放宽对美国生物科技公司的投资限制 作为交换,特朗普可能承诺: 停止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取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税 支持中国加入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中方态度明确:任何访问都必须以取消对台军售为前提。 6月29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在台海周边举行“联合利剑-2025”演习,出动山东舰航母编队和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 三、数据背后的博弈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5月中美贸易额为486亿美元,同比下降12.7%,稀土出口量逆势增长38%。 具体到产品: 钕铁硼磁体出口量达2800吨(占全球产量60%) 钨精矿出口量恢复至1.2万吨/月 稀土永磁电机组件出口单价上涨45% 美国方面,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利用率已从4月的75%提升至92%,受制于稀土供应,其Cybertruck量产计划推迟至2026年。 美国唯一稀土加工企业MP Materials,60%的原料仍需从中国进口。 在科技领域,美国商务部6月27日更新的对华出口管制清单显示: 新增14家中国AI芯片企业 限制光刻机维修技术出口 禁止向中国出售量子计算机冷却系统 作为回应,中国将镓、锗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延长至2026年,并对钨、铟等战略资源实施出口配额动态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