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联手搞军演,美国却被冷落在外;日本前外相悄悄登岛“考察”,背后算盘不言而喻;欧盟绕开美中搞起稀土供应链;特朗普更是放话“必须拿下格陵兰”,甚至不排除动用武力。 冰雪之下,热浪翻涌,全球最后的战略宝地正在点燃新一轮地缘博弈的导火索。 冰原集结:北极军演不是演戏,是摊牌 格陵兰岛,这块过去被认为“离世界太远”的地方,如今成了兵家必争之地。从地图上看,它像一把巨斧,横在北美和欧洲之间,谁掌控它,谁就等于握住了北极航道的喉咙。 而随着冰层逐年消融,这条未来的“极地高速公路”正变得越来越现实。从中国上海到欧洲鹿特丹,货船航程缩短四成,这可不是小数目。 2025年9月14日,丹麦带着德国、法国、瑞典和挪威四国,在格陵兰上空拉开军演大幕,代号“北极之光”。 550名士兵、战斗机、护卫舰、直升机齐上阵,演练内容看起来“和平”:水上救援、生态保护、关键设施防御。 但看清楚了,这些可都是北极地区最容易“擦枪走火”的点,尤其是在资源和航道争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哪还有什么“纯科研”或“人道演习”的余地。 让人侧目的是,美国,这个北极事务的老玩家,居然被拒之门外。不仅没邀请,还被明确排除,这是北欧国家给特朗普政府投下的不信任票。 丹麦甚至宣布将斥资91亿美元采购欧洲自产防空系统,绕开美制“爱国者”导弹,象征意义远大于实战价值。 要知道,过去几十年北欧国家的防务几乎都靠美国兜底,如今这张“兜底保单”明显不香了。 与此同时,美国在格陵兰的动作也没停。图勒空军基地扩建工程已经延伸出原有范围,三年内演习频率暴涨了近三倍。 这种架势让丹麦神经紧绷,公开批评美国搞“现代殖民主义”。北极理事会也坐不住了,警告这种做法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说白了,北欧几国这场军演不仅是展示,更是“立规矩”:北极不是谁家后花园,更不是美国的提款机。 谁都看得出,这场军演的真正意义,是让特朗普政府明白,想主导北极,先问问欧洲愿不愿意。 稀土风暴:资源争夺背后藏着全球焦虑 如果说军事部署是明牌,那资源争夺就是暗战,格陵兰岛脚下不仅是冰雪,更是埋藏着全球三成稀土储量的超级矿山。 导弹、雷达、F-35战机、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稀土在哪,链条就在哪。换句话说,谁掌控稀土,谁就能左右技术命脉。 美国地质调查局就在副总统万斯访问前夕,悄悄把格陵兰稀土储量的估值整整上调了一倍。这种“巧合”,显然不是科学发现,而是政治信号:我们盯上这块地了。 与此同时,日本也没闲着,2025年5月,日本前外相上川阳子以科研名义登陆格陵兰,还带来了具备破冰能力的“未来Ⅱ号”科考船。 表面上说是考察生态,实际上是在踩点。日本电子、汽车、军工企业都把稀土当命根子,一旦中美博弈加剧,日本必须找备胎。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这次不是单干,而是跟着欧盟走。8月,欧盟在东京直接提出,要搞一个“独立于中美”的稀土供应链。这话说得直白,传统盟友现在也不愿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了。 而美国在格陵兰的“地下工作”也做得不含糊。据丹麦北极研究所披露,两年内,美国非政府组织向格陵兰独立运动输送了8000万美元,这几乎是该岛财政预算的六分之一。 这种“糖衣炮弹”,配合特朗普政府动辄“购买格陵兰”的强硬表态,形成了从上到下的双重施压。丹麦政府也急了,赶紧通过《外国干预防御法》,把外国政治献金列入刑事犯罪。 不过,格陵兰民众对美国并不买账。环保组织连续发声,批评美方勘探行为破坏生态,导致冰川加速崩塌。 民调显示,美国在当地的好感度已从58%滑落至23%。格陵兰自治政府也陷入两难:一边是经济发展需要资源开发,另一边是生态环境无法承受重压,这种高压锅式的局面,随时可能爆炸。 这场资源争夺战,不仅是为了“挖矿”,更是全球经济链条重构的前哨战。一旦格陵兰稀土开采成型,全球高科技产业的地图将被重写。 联盟裂变:大国重塑国际秩序的预演场 格陵兰这场博弈,不只是土地之争、资源之争,更是联盟之争、秩序之争。过去几十年,美国凭借北约体系牢牢控制西方世界,但现在,老盟友们纷纷有了自己的“小算盘”。 法国外交部长巴罗直接抨击,有些国家“觊觎他国领土的行为令人想起殖民时代”。这话不用翻译,就是说给特朗普听的。 而丹麦首相更是不给面子,明确表示,格陵兰是丹麦的一部分,不可能出售,也不容讨价还价。 这不是外交辞令,而是立场宣示。欧盟如今更愿意做“战略自主”的玩家,而不是当美国的“副驾驶”。从稀土到防务,再到外交话语权,欧洲正在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而在北极治理上,传统机制也开始吃力了。北极理事会曾是各国协调合作的主要平台,但随着美国越来越倾向单边行动,其他成员国开始寻求替代方案。 中国外交部早就表态:北极事务应遵循国际法,尊重沿岸国与利益攸关方的合法权益。俄罗斯也明确反对北极军事化。这种“中俄默契”,正在逐步构建新的北极秩序。 丹麦也不只是嘴上硬。除了立法反干预,国家安全情报部门还曝光,美国正在扶持当地分裂势力,试图通过“影子特使”运作独立公投。 这已不是“软实力”渗透,而是赤裸裸的政治工程。丹麦应对方式很实在:一手抓法律防线,一手拉拢北欧邻国搞防务联盟,用区域联动抵御大国压力。 说到底,格陵兰岛已经不是“谁家冰箱里的冷冻鸡腿”,而成了全球秩序重构的风向标。特朗普试图用百年前的殖民思维应对当今的全球博弈,结果反而把西方内部推向分裂边缘。 特朗普可以高呼“格陵兰属于我们”,可以调兵遣将施压丹麦,但现实是,欧洲已经不再愿意站在美国的背后当看客。 日本和欧盟另起炉灶搞供应链,美国传统影响力正在被削弱。北极这片冰封大陆,正在被写进21世纪国际关系的新剧本,而这部剧,不再由美国独唱。 参考资料: “北极之光”军事演习在格陵兰岛举行 | 2025年09月15日 09:35:50来源:央视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