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军祭出致命无人机战术,猎杀后勤,乌军“生命线”告急
  • 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介绍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俄军祭出致命无人机战术,猎杀后勤,乌军“生命线”告急

发布日期:2025-10-09 18:15 点击次数:52

顿涅茨克前线的情况变得有点诡异。最近几个月,乌军原本以为相对安全的后方公路,突然变成了不亚于壕沟的“死亡地带”。一条距离前线超过三十公里的补给线,现在能被俄军直接精确打击,这在去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9月21日,《华尔街日报》披露了内幕。俄军搞出来一套新玩法,把无人机猎杀范围延伸到乌军腹地。连距离前线十九公里的运输卡车,都在行驶途中被自杀式无人机追杀。一名乌军军官亲眼见证,卡车被击中,自己勉强逃命。事后他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俄军会挑一段关键公路,次次下狠手,用无人机一刀刀“锯”掉乌军的补给动脉。

更尴尬的是,被攻击的还不是临近战壕那种必经之路。乌军士兵透露,从9月份起,伊久姆到斯拉维扬斯克的道路就遭遇频繁袭击。这两个城镇离前线并不算近,但俄军的无人机像是长了“顺风耳”和“千里眼”,直接把战火带过去。

扎波罗热茨中校说得更直白。一年前,这些远离战线的补给线,充其量偶尔挨一炮。现在俄军是成规模、成系统地搞后勤战,不只是道路,连仓库、撤退线都在打。乌军后方的安全缓冲区,几乎被压缩殆尽。

要命的是,问题并不全在乌军防守松懈。过去俄军确实很难动到这里,原因很简单。无人机飞到接近前线,就容易被乌军压制,不是电子干扰掉线,就是直接被打下来。俄军的火炮也不敢太靠前,毕竟乌军本身的无人机网络也够厉害,一推进就要冒被反打的风险。更别提当时俄军无人机的产能有限,生产出来的优先打阵地或者轰乌克兰的大型基础设施,没条件还去吊打补给车队。

如今局面翻了。俄军的技术和产量双双上来,催生了两大“杀招”。第一类是通过光纤连接的无人机,直接绕开乌军的电子干扰系统,延长了作战半径。第二类是所谓“子母机”战术,让大型无人机母舰先渗透进乌军后方,到目标上空后再放出多架小型自杀无人机群,像撒网一样封锁攻击区。

这意味着,原本几十公里外的后方仓库、输送点,现在照样在俄军打击名单里。这套打法有个“组合拳”效果,一旦补给路线上被挂上“靶牌”,那条路线几乎等于宣布报废。

影响是连锁的。补给延迟,前线部队要硬挨炮火攻击,但缺乏充足弹药反击,人留在阵地上的时间也被迫拉长。有人在同一地点一待就是几个月,体力和精神都被透支。乌军的部队轮换机制被摧毁,老兵疲于支撑,新兵还没到位。

连医疗救援都被拖累。化名“佛陀”的乌军医官说,他们现在要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全速驾驶救护车,车外随时可能扑来无人机。这种情况下,抢救重伤士兵的难度几乎翻倍。

这已经不仅仅是后勤问题了,而是典型的战场生态被重新塑造。无人机侵入越深,战时“安全区”的概念就越脆弱。扎波罗热茨中校承认,他们防不住整条补给线。一个顶级反无人机雷达,价格就要几百万美元,覆盖区不过十公里。电子干扰设备同样稀缺昂贵,哪怕把所有设备凑起来,也挡不住俄军一次又一次的空袭渗透。

这种攻击模式还有个更可怕的特性,就是消耗战。俄军的无人机产量已经足够快,打掉一批还能立刻补上。乌军却得动用高价的防御装备去应对,一不留神反而被拖进经济上的持久战。更何况,俄军是挑要害打,不和你纠缠正面,把补给线、仓库和撤退路一点点掐死。

从军事逻辑上看,这是一场无人机之间的直接较量,但俄军的打法显然更灵活、成本更可控。乌军遇到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密集防护网来覆盖漫长的后勤体系。这条“生命线”一旦被切断,前线的作战能力和士兵士气都会快速下跌,后方补给区的沦陷只是时间问题。

现在,顿涅茨克的很多公路成了绕不过的“死亡考场”,每一次通行都是赌博。只不过,这场赌局里,俄军的筹码更多,且手法越来越刁钻。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

QQ咨询

QQ: